近日,浸潭镇党委报送作品《构建“回”字型党建工作体系,以组织振兴增添乡村活力》经过初赛、选拔赛等多轮筛选,在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清远选拔赛中荣获“党建赋能类”一等奖。
浸潭镇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省“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清远选拔赛
浸潭镇党委报送作品主要讲述为破解党组织带动村民致富能力不强、党员带头发挥作用不明显、人员外流空心村逐步增加的情况,浸潭镇以构建“回”字型闭环式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为抓手,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根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以组织振兴为浸潭乡村振兴添活力。
浸潭镇构建“回”字型闭环式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镇级闭环,塑造精准管理架构
村(社区)肩负着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工作重任,浸潭镇结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实际,发出了新时代发展的新思考,以镇党委为主体,塑造选拔精准化、工作清单化、督导经常化、考核季度化的精准管理架构,对村(社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浸潭镇把握建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这个关键,以“两委”成员“提”一批、后备“用”一批、外出能人“引”一批精准选拔头雁,2021年引回5名经商能人、退役军人、种养能手选任党支部书记,打造出小华山风景区、桃之源度假村等农旅融合标杆;制定“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参考图,每月下发“党支部工作月度指引单”,梳理出当月的党建工作重点和任务以清单形式列出工作内容和完成标准,让基层党组织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通过“一派二查三抽检”,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检查党支部工作手册、抽检党的组织生活落实情况,全方位提升村“两委”干部的综合能力素质,打造一支强而有力的基层“两委”干部;制定《浸潭镇村(社区)党(总)支部评星授旗工作实施方案》,每季度对32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评星授旗”,通过“表彰五星、扩大四星、提升三星、约谈二星、问责一星”,引导村(社区)“两委”干部躬身入局、创先争优、比学赶超、形成合力,探索破解农村党组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为推动“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村级闭环,构建精细工作格局
从牙医“跨行”成为村党支部书记,邹瑞文在短短几年迅速成长为一名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多边形战士”,推动六甲洞村摘掉零产业、村貌落后的标签,下迳村小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万元到600多万元的飞跃,彭屋村小组利用闲置的民房打造乡村民宿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约60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蜕变。六甲洞村的蝶变是浸潭镇落实“回”字型闭环式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浸潭镇聚焦推动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构建夯实基层组织根基、压实书记工作责任、抓实两委干部队伍、激活基层党员潜能的村级闭环精细工作格局。按照“突出特点、均衡配置、便于工作、服务发展”的原则,调整优化60个村小组党支部;在镇委党校下迳分教点创办“党建+”名师工作室,以六甲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教学蓝本,设置“党建+基层组织”、“党建+产业赋能”、“党建+民生服务”三个教学模块;推行“定向培养”和“双向交流”机制,镇领导结合自身分管业务“一对多”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岗位定向培养,分期选派村“两委”干部“进机关”到镇重要部门跟班学习培养复合型干部;推行“组团式”志愿服务模式,根据特长将党群志愿服务队细分医疗保健、扶贫助弱、文明风尚、纠纷调解、环境整治5个团队,将简单的“包片”转向具体的“包事”,以群众点单、总支派单、团长接单、队员跑单的形式,解锁农村党群志愿服务新模式,多措并举盘活干部的“一池水”,激发创业干事的热情,推动村“两委”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双环结合,促进工作良性循环
浸潭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工作质效,围绕基层社会治理、村集体经济收入、党员队伍建设、党建阵地提升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回”字型闭环式基层党建工作体系为统领和方向,打造出六甲洞“过五关 争六甲”、白花塱“三色工作法 缤纷白花塱”、五一村“五一力量”、廿十四宝党支部“兴农人”、大湾岗“党旗红 惠三农”、浸潭社区“多元共治 ‘浸’我所能”6个极具特色的党建品牌,释放党建品牌矩阵的力量,形成百花齐放的党建工作生动局面。其中,六甲洞村先后获得“省级民主法治村”“省级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示范村”、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乡村风貌提升优秀奖、省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村、2023年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五一村打造“和美积分”,以“小积分”撬动起基层“大治理”;打造镇委党校下迳分教点“党建+”名师工作室,推出项目讲解、餐饮服务、住宿服务等,谋划一条可运营的参观学习路线套餐,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实现和美乡村联动发展。
接下来,浸潭镇将继续选优配强“两委”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干部综合能力,充分激活村(社区)队伍活力,争取再为浸潭发展再交“新答卷”。